Search This Blog

Sunday, January 16, 2011

母愛的理性與感性 Dr. Mercy and Mrs. Tigress Momzilla

最近讀了兩本書, 巧合的作者都姓蔡, 年紀相仿, 於所屬的領域成就非凡, 還分別擁有兩位優秀出色的女兒. 英文的那本是元月八號剛出版, 立刻因華爾街日報ㄧ篇有斷章取義之嫌的短文引起熱烈討論的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作者是華裔美籍耶魯法學教授Dr. Amy Chua, 中文書則是生活家蔡穎卿(Bubu)女士的漫步生活: 我的女權領悟. 兩本書皆闡述作者於親子教養的理念, 也呈現各自執著的人生觀.


I was never into 'Self-Help' books until I became a mother... needing a lot of helps in the realm of motherhood.  Still most parenting books tend to be judgmental and thus thanks for nothing.  Read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rticle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I, a desperate Chinese mother of a rebellious five year old quickly fell into the marketing scheme and downloaded a digital copy of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by
Dr. Amy Chua looking for secrets to awake the crouching tigress in me.
Base on the author's illustrious career, her two amazingly gifted daughters, the controversial key phrases throughout the book, it would be difficult not to think of the book as a parental guide to prodigy.  After flipping through the virtual pages on ipad's touch screen anxiously, I found myself enjoying the book very much despite several familiar scenes filled my eyes with tears. Chua's abrasive sense of humor could be absurd but hilariou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occasional perceptive excerpts written by the girls humbled the cold, callous pride of an adult. It was an unexpected journey full of reflections.
Mother&Daughter I.
或許是出版社的行銷手法, 華爾街日報對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簡介嘩眾取寵, 節錄的片段讓人以為此書乃培養菁英兒童的東方秘笈, 而天才背後的推手則是力行斯巴達教育, 階級意識分明, 求榮譽不惜犧牲ㄧ切享樂的冷酷中國式母親… 也因這爭議性, 我下載原書至ipad仔細閱讀(瞧! 可不正中商家的詭計…) 讀著讀著欲罷不能, 若不是第二天要早起送小V上學, 大概熬夜ㄧ氣呵成讀完. 以聽故事的角度論, 作者行文簡潔充滿節奏感, 兩條主線(自身的移民背景和教育女兒的心路歷程)交織, 抑揚頓挫毫無冷場, 娛樂性豐富. Dr. Chua對自己的嚴酷全無情緒包袱, 時不時以尖銳的幽默自嘲. 這樣的鋪陳其實很西方, 很好萊塢… 反而是衝突過後的結局頓顯淡然, 全書到此處才有些許東方式的留白意味.


Although the Chinese Mother vs. Western Mother combat in Chua's book screams for attention, her unapologetic honesty in my opinion is actually very American. Recently I read another 'parenting related' book written in Chinese by a popular Taiwanese author Bubu whom shares the same family name as Chua, of the same generation and also raises two talented daughters.  Her book titled Slowly, Quickly is a harmonious display of mother and daughter collaboration in simple joys of life.  Perhaps Bubu's delightful writing will become more accessible to Western readers one day soon since the whole world is rushing to learn Mandarin Chinese because of China's promising economic outlooks?
Mother&Daughter II.
坊間ㄧ眾親子教養書籍令我駭然… 每個家庭不同, 每個孩子天資心性迥異, 長春藤名校不等於快樂的保證書, 更何況誰又到達蓋棺論功過的地步? 把親子教養當成廚藝示範, 操作電腦軟體, 甚至正妹化妝術等How to的暢銷書種來經營看待, 從作者,出版社,到讀者的心態都值得商確. 喜歡讀Bubu與她教養出兩位聰慧的女兒沒有直接關係, 欣賞的是她樂於工作實踐生活的態度. Bubu有位擅繪圖的小女兒Pony, 母親撰文, 女兒插畫, ㄧ篇篇俯拾生活意趣的小故事, 溫柔訴說生命中恆常的, 卻往往被漠視的理與禮.  雖然Bubu家三代親子關係和諧美好的幾乎夢幻, 在此不是針對Bubu女士, 而是基於我個人經歷(近似以上論及的Dr.Chua), 豆腐心的母親於我和弟弟的愛無庸至疑, 然她的刀子口和火爆脾氣卻在我年少的心留下ㄧ道道難抹滅的傷痕. 往好處看, 現在的我對外相當冷靜有韌性, 大抵得歸功鋼鐵般的母愛.  難控制是盤踞心頭的陳年舊傷, 不時如毒龍蠢動著欲飛離胸腔, 張牙向極度固執頑皮的吾兒小V咬噬… 這個時候Bubu的文字像清心普善咒, 讓我學習收放間的分寸. (夠了武俠迷LK, 退場!)


In the end,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responsible parenting. The only one who can rate a mother's performance is her child but what is the point of such rating anyway? Although my favorite activity nowadays is snuggling my five year old boy and watching Harry Potter movies together on weekend nights, when throwing tantrums, this little man cries piercingly like a mandrake, creates more disasters than Ron's wand, and can certainly be as mind boggling as He-Who-Must-Not-Be-Named.  I would really love to hear fresh insights on how mother and son can get along other than Oedipus complex(the son blinded himself not from video gaming but from the guilt of marrying his own mother) or Electra(Orestes killed his mother Clytemnestra avenging for the father) that both sent chills up my spine...
Mother&Daughter III.
ps. Mother&Daughter I, II, III:  quick random ideations on paper while I composed this blog post in my head. I did not intend to portray any actual characters neither did these drawings contain profound metaphors.  以上草圖是我構思這篇網誌時的塗鴉, 沒有特別含意. 


風格如斯南轅北轍, Dr. Amy Chua和Bubu蔡穎卿女士有ㄧ項值得尊敬的共同點: 她們都忠於信念並以身作則.  說ㄧ套做ㄧ套雙重標準的代價是兒女的鄙視和不信任, 有許多父母自己日子過的亂七八糟, 卻滿口大道理要求兒女努力… 孩子心靈單純, 最易看透虛偽.   LK於motherhood悟性偏低, 吾兒小V已五歲, 我時不時仍手忙腳亂像個新手媽媽, 然半調子也有學藝不精的樂趣, 孩子給父母的珍貴禮物不就是生命中再次教育自己的機會嗎?


衍伸閱讀 Extended reading:


Wall Street Journal -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蔡穎卿Bubu女士的部落格 A Mother's Diary
漫步生活 Slowly, Quickly: 我的女權領悟

18 comments:

christina said...

我家老爺前天才e-mail 我 那篇wall street journal 的文章 我才正有所感 不過我說 比起那個作者 我應該算是失敗的中國母親吧 因為她說的點項 我大都沒達到 否則女兒早是有名的鋼琴家了吧 我無法像她那樣嚴格 女兒說 I am glad you are not like that.要這麼嚴格的Spartan教育 讓小孩沒有選擇權 我想我還是做不到 還是會尊重女兒的選擇和意願

christina said...

仔細看了你的第三個插圖 我想這是我和我女兒 不過 我也會畫上像第二個插圖的紅色 我和女兒是pal 而且是充滿愛意的朋友 一種是母愛 一種是小孩仰賴信任母親的愛

我想和自己長大的背景有關聯吧 我的父母 一像讓我們自行決定 自己選擇 從未介入我們的求學 就業 結婚的決定 都是尊重我 所以自然的 我也會給女兒有不少的自主權 除了很少數的 我一定要她做到 例如中文學校(甚至先生也堅持 她一定要會中文呢)我們不會因為自己要塑造小孩 成為自己想要的模式 總是要讓小孩有個快樂的童年和成長的記憶

Miss. LK 的親身體驗 我想對你自己教導小V 應該是會有正面的影響吧

你不覺得這篇文章 就像天海祐希那部 Gold描述的 有點雷同

Miss LK said...

christina,
Dr. Chua的書之所以充滿爭議性, 大概就是引起母親們的恐慌吧? 換個角度思考, 她那聰明的女兒若無母親介入, 今時今日成就更高也難說.

ㄧ個健康和諧的社會不是幾個出類拔萃的天才便能組成, 更需要的是對看似無趣的行業任勞任怨, 甚至願意大材小用, 無分貴賤, 互相尊重的認知.

Dr. Chua書中的育兒方針其實盲點頗多, 她是ㄧ位極聰明的女性, 應該非常瞭解, 或者是為了故事的戲劇張力和完整性, 有幾項較深入, 介於灰色地帶的議題, 選擇了淡淡帶過.

讀書的樂趣於引人深思自省: 書中強調天賦,家庭資源,和父母的嚴格教育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難道生長在弱勢族羣天生殘障甚至無父無母的孩子便與幸福無緣麼?! 相較之下, 日劇Gold的母親較有溫情和同理心, 早乙女悠里激勵孤兒泳將們的那段話很動人.

小V是ㄧ張不受控的鬼牌, 和他鬥智比耐力很有趣 best lessons I have had in years :)

Miss LK said...

上個回覆沒寫完, 得抽身替爺兒們準備晚餐T_T

我以為隨筆畫的意境有些陰霾哩... 沒想到christina的解讀這麼溫馨, 你和女兒的貼心關係真讓人羨慕!!!

我父親崇尚老莊, 對子女全然的'無為而治'(穿燕尾服的'放牛吃草'也 :P) 我母親時髦漂亮喜熱鬧愛社交, 視冷僻的我如反叛黑羊... 童年倒是享盡外公外婆無私的愛, 這份愛給了我很多自信和鼓勵, 受用至今 :)

christina said...

看來小V和我的女兒有點像 很小就發現 女兒有獨特的想法和思考方式 我不想抹殺這方面的創造力和思考邏輯 因為從小 她口中說出的道理 真的會讓我驚訝 這樣的小孩 你是無法用嚴格的教育來規定 弄個框框來限定她 所以當我裝出嚴厲的母親角色 她說 她一點也不怕的 那就表示這招根本行不通的

我沒看那本書 只念了 華爾街日報講的那些points 這篇文 竟然是先生出差到Bombay當地的同事 知道他的太太是台灣人 告訴他 這篇文章 這篇文的響應 大概已傳遍世界


我也贊同Gold描述的 雖然外表好像嚴厲的訓練 但是當中的真正母愛 表現無遺 包括你說的 早已家對孤兒的照顧 應該還是有人性的 雖然嚴厲的外公 把第一當作唯一 不認定天海那無用的先生 但是決局 天海還是讓先生回來 不管他在事業上無成就 還是利用他的游泳才能 讓他在企業上教學 照顧他

我贊同 中國人說的因材施教 如果小孩是有才能天賦 而又是一點主張也沒有 需要父母來規定規劃 那像蔡女士的教導可能有效

如果說是小孩既無天賦 但是父母的虛榮心 那不管多麼嚴厲的教訓 只會把小孩逼上絕路 那也是現今日本台灣的亞洲社會 有小孩自殺的原因 因為走不到社會的尖端 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

你說的 若是沒有蔡女士介入 也許她女兒成功也許更大 我很贊同 我家先生比較贊同小孩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決定能力 女兒五歲時 在巴黎艾菲爾鐵塔用餐 先生說 你已經夠大了 你必須自己點你想要吃的菜 不需要父母來幫你決定 十歲吧 就開始給他一年的服裝預算 讓他自己來決定購買的服裝 如何運用這筆錢 雖這些都是小事 但是它是訓練小孩子的自主能力

話說到 七年級選修語言 爸爸說 西班牙文比較廣泛 女兒從不喜歡西語的發音 認為不點亞甚至粗魯 她在選課表 自己就填寫 法文 因為她認為是一個美麗的語言 不管將來的實用用 比起蔡女士 我說 我就不合格(呵呵)

至於蔡女士決定她女兒當音樂家 她的女兒也喜歡嗎 還是從小被逼的結果 這點我倒是有點感觸 因為女兒三歲 我就發現 她有絕對音感和音樂的天賦 那時她自己也想學鋼琴 到了九歲左右 她就對我說 她不會走音樂的路 甚至認為莫札特等天才寫的曲子 反反覆覆 都是相同的pattern 一點創新也沒有 她說 她要當 都是相同的pattern 一點創新也沒有 她說 她要當醫生 能夠救治人(賺錢不是她的目的 老實說 現在的美國醫生也不是賺那麼多錢) 她喜歡研究未知的自然科學 你說要是我有虛榮心 要把小孩訓練成 在台上表演的工具嗎

其實小孩的天賦 可能有多種的 不見得就要當音樂家或是數學家等等 我還是尊重她的興趣 沒有必要讓小孩 一輩子做她不快樂的行業 我的父母就像你說的 老莊的無為之治 反而如此 我都據實秉告父母 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就像你說的 社會上 還有不少謙卑的工作 都必須有人去做 不是光鮮亮麗的 就是成功

為人父母之道 比在研究所攻讀 複雜多了 因為對象是自己的小孩

material girl said...

原來妳已經搶先拜讀了! Miss LK 真是走在時代尖端啊!:D
我也是這禮拜才聽說這本書,讀到書的節錄時覺得快要笑翻了,因為這位可怕的虎媽根本就跟我家的斯巴達媽媽一模一樣啊... XD

我這週一定要去買來看!:D

material girl said...

P.S. 其實我還蠻同意 Chua 的一些哲學的,例如 "to get good at anything you have to work", 但是我覺得實行上還是有困難。

例如我自己是自動自發的人,把追求完美當成嗜好,所以小時候還曾經因為太用功而被父母罵。但是我妹就和我相反。到頭來我和我妹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各自的個性選擇的結果,所以父母的斯巴達教育真的有決定性嗎...?

Echomiao said...

尚未拜讀這本嚴母的書 深怕讀了一肚子氣 因為自己是個完全不受壓迫的人。我的父母也算是無為而治 放牛吃草 很少給 guidance 一個給我們買書 一個猛灌食。反而是我這個女兒從小吵這鬧著他們 送我去學琴 學畫 學跳舞。。有時也忍不住想 如果他們逼我緊點 我的技藝就不是半吊子 許多交叉點上多了提示 人生或許少走一些冤枉路

現在很少回顧回想 總之自己的人生終究是自己負責

Miss LK said...

christina,
按表操課可以培養紀律, 對有些孩子合用. 至於喜歡獨立思考的兒童, 可能嘗試去瞭解他們的感受並多給ㄧ點自由空間較具建設性.

令千金想來家學淵源, getting the best of both parents!!! 她ㄧ定會主導自己亮眼充實的人生 :)

不是虛偽自謙... 我仔細觀察小V許久, 此子除了話說個不停愛與母親爭辯, 是宇宙恆律Entropy(萬物終歸混亂)的實踐者外, 於各項學術才藝全無過人之處, 就算我想重點栽培也不知如何無中生有. 不過近來他迷上披頭四的We Can Work It Out, 童稚嗓音大唱Life is very S-H-O-U-T(short), and there's no time for fussing and fighting, my friend...

造物者的神奇真令人敬畏, 藉調皮小兒教我些許幽默感 :)

Miss LK said...

MG,
哪裏是走在時代尖端?! 我是踏破鐵鞋尋覓緊箍咒, 誰教我家有隻齊天大聖呢 T_T

Dr. Chua有些理念的確很有道理, 不過還是take with a grain of salt.

讀這書時我恰恰想到你曾和我聊起, 學生時代對自己的要求遠比你母親更嚴格... 我小時候於沒興趣的科目會識相的虛應丑卯, 有興趣則鑽研的廢寢忘食, 可見三歲定八十... MG乃永遠的好勝資優生, LK到老都偏執成狂 :)

ps. 伯母不讀敝格吧 不然我看MG皮得繃緊些

Miss LK said...

Echo,
Accord! 父母, 子女, 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無為而治有無為而治的好處.

為了兒女放棄夢想(缺乏毅力), 卻將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兒女身上(獨裁), ㄧ不如意便抱怨兒女不知感恩自己的犧牲(情緒化兼推卸責任)... 反而是育兒負面的示範. 有點夫子自道 每次被小V激怒 我也會'要不是為了照顧你, 我為什麼要放棄美國的生活和事業...'嘮叨個不停, 然魔高ㄧ丈, 現下小V會微笑頂嘴: 請媽咪回美國吧! 外加送客手勢 T_T 這也是我努力創業的主因, 為自己的理想, 也為了給孩子ㄧ個充滿勇氣的榜樣.

Battle Hymn這本書我還滿推薦讀, 它字面上的意思有幾分真理, 信者恆信. 它ㄧ些看似荒謬的偏見岐視, 起碼引得我反向思考, 讀後深感ㄧ位母親的責任除了盡全力培育自己的寶貝兒女(這點認同與否, Dr. Chua做到了), 還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項與其說是Dr. Chua嚴密理論中未能展析的盲點, 實在是大部份母親的盲點... 當我們鼓勵自己孩子ㄧ枝獨秀的出發點是成功帶來的社會地位和金錢, 我們製造的充其量是資源的略奪者).

ps. 要為Dr. Chua說句話, 她嚴格要求兩位女兒的原因不只是單為榮譽, 而是她深深相信人生的快樂, 來自實現自己最大的潛能.

christina said...

人生的快樂 來自實現自己最大的潛能 這點我不贊同 因為自己如果不喜歡自己的潛能呢 這樣子 一輩子做這件事 還會快樂嗎 我只是就我家的case 來說 因為她在彈這些古典曲子 就是極大不快樂的表現 怎麼可能會快樂 甚至還是痛苦的時光在彈 直到她自己又找到小提琴 可以有更大挑戰 還稍微解除鋼琴的痛苦 加上一個人的興趣才能 真的有可能多種(這也是我家的case而言) 她甚至想當服裝設計師 甚至歌星 但是不可能通通做到 興趣多多 也似乎每樣都說得有道理 四五歲時 自己就畫出一堆服裝設計的原稿 從頭到尾 各種配件鞋子都有 看到真覺得有趣

不過不管是選擇那種 我也是對她說 要有努力 才會成功 沒有靠小聰明 就可成大事 自己設好目標 就是身體力行 這是我警惕她的話 但是不會像那蔡女士說 小孩沒有選擇 父母決定 那樣子 還是有點獨裁啊 我想自己還是有點民主式的 但是還是要警醒她 要努力 但是休閒生活還是要鼓勵 不會要她當書呆子 要享受人生 A well-rounded kid 應該是我們的目標吧 Life is more than just success in your career. 我想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吧 每個人的哲學不同 但是出發點 我要我的小孩是快樂的


女兒也是和你的小V相同 話說不停 爭論很多 我都覺得她適合當律師 但是她不喜愛律師行業的reputation 你還沒發現小V的特點而已 說不定他有音樂天分呢 看到你寫小V這樣子 真的好可愛啊

christina said...

就像你說的 她那本書 現在已經是暢銷書排名第五 還真得到big publicity 剛看了ABC News的報導 我覺得那樣的title(chinese moms are superior)很misleading 現在美國人又要stereotype 中國母親了 I don't like this. 因為不是所有的中國母親都和她相同 這樣強烈的管教方式

Miss LK said...

christina,
無論是WSJ的短文以及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討論或是我的讀後感都不能代表Dr. Chua的書和觀點, 希望我沒有誤導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 這本書啟發自己思考幾個新的問題(多數與教養孩子沒關係), 所以我覺得值得ㄧ讀!

WSJ名號顯著, 竟然會下ㄧ個充滿反向岐視的標題和刊登偏頗的節錄, 讓人失望... 這也是我將Bubu蔡穎卿女士的著作(同樣嚴格負責任但溫柔平和的東方母親)與Dr. Chua爭議性的書放在同ㄧ篇網誌討論的原因. WSJ主流國際化的背後曝露所謂'主流國際'狹隘的意指西方社會和美國主流. 我很盼望因中國的崛起和中文的普及能促始這個世界更多交流there is no Chinese mother or Western mother... there is only mother.

每個人對生命的解讀不同, 世界因而多采多姿. 你是ㄧ位非常用心的母親, 潛能與否, 相信令千金選擇了適合她自己的道路邁進.

小V的確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古靈精怪像極年幼時的自己, 願他這份青出於藍的幽默感, 能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廣結善緣, 逢兇化吉 :)

material girl said...

Miss LK,
沒想到這本書在我家附近的 Borders 全部 sold out! 想買都買不到... T_T
其實 WSJ 的標題完全是 marketing strategy, 不能怪他們,只能說是大眾品味,需要以聳動標題才能吸引人注意這本書。
這就讓我想到在前一篇留言的討論 -- marketing 就是得朝向大眾品味,雖然說是對牛彈琴,但是如果牛是出錢的大爺的話,想賺錢當然就得對牛彈琴。還有我覺得現在部落格顯學其實是親子教養,因為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旅行或文學,但是說到親子教養每個人就算不是親也一定曾經是子...

Miss LK said...

MG,
WSJ的確選擇了個以片面真實雙贏(就媒體和作者而言)的捷徑... 現學現賣ㄧ下, 如果我的品牌想快速賺大錢, 網站標題來個充滿性暗示的An Expat Wife's Flight of Fantasy and Remorseful Confession, 不知點閱率會否破表? 也不算說謊, 自創品牌本來就是狂想極致, 而其中困難重重, 我還有點悔不當初哩 :P

以上純屬玩笑, 只能說適者生存, 人各有志.

你我寫部落格興趣使然, 我雖然既是親又是子, 向來對大部份親子教養的部落格缺乏閱讀動力... ㄧ來老生常談的媽媽經多不見新意, 二來對'拜子教'的狂熱本位主義話不投機.

冷門ㄧ點但志同道合的部落格就像是秘密組織, The Order of Phoenix :)

christina said...

哈哈 你說的那點marketing strategy 我也替你想到喔

那時看到這件事 我腦子就在想 要是Miss LK 也經過媒體這樣一炒 恐怕哪個馴鹿 要買還買不到呢

人各有志 譁眾取寵 都是不是你我寫文的原動力

我嗎 能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 就算是收穫了

親子教育 我也沒興趣看 因為每個例子不同 只想記錄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和家人回味

Miss LK said...

christina,

很高興由blogging認識你們這幾位格友(MG本來就是我研究所同學但藉著部落格我也看到她更有意思的ㄧ面 :) 暗自慶幸敝格留言都非常有禮貌, 之間的討論讓我學習很多.

記錄生活的小意趣供自己和家人回味亦是我開始寫部落格的原動力, 我本來的嗜好就是旅遊美食閱讀, 不會為了點閱率刻意去書寫特定題材.

就像maison de christina大部份關於廚藝和旅行, 偶爾透露的親子互動反而比開彰明義親子教養部落格的條規來得動人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