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學學文創的相遇, 像是走進費里尼電影的場景… 開頭源於現實的慾望, 途中知性感性的交會下又似乎是宿命的暗喻, 叉路走出竟然發現了一個不曾在顯性世界存在的自我, 接下來的旅程我與我將學習攜手前進.
對大環境的不滿, 有些人逃避, 有些人抗爭, 學學的團隊屬於那群將擔子挑到自己肩上, 用創造去改變的勇者, 在經濟效應不彰明的情況, 這樣的創舉有點傻, 人材整合尤其不易, 學學的處境儼然是當代介於文化與商業知識群的縮影. 我相信文化和商業可以並行, 未來能存活的商業必從核心融入獨有的文化DNA開始, 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或政治生態, 甚至個人處境是完全符合人心, 不願妥協就去開闢屬於自己的道路吧! 在跨國企業一個接一個引爆經營危機之下, 還抱怨與寄望當權者的良知, 我很難認同這樣的自己.
那天在山上孤聳著的巨宅裡, 窗外是台北盆地夏熟的天空, 四周一片蓮葉田田, 沈重的烏木門後走出位智者, 我不會忘記那一幕, 她一襲白色長衫, 慇慇的關懷如綿, 鋒利的見解似針, 我幾乎想一直坐下去, 直到頓悟真理… 這兒畢竟不是蘇格拉底的哲學院, 我終究得下山. 期望重逢時, 我已是一個立定方向的強者.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